首页>>学苑

梁崎:一位命运多舛、技艺全面、奇特的画家;被称为“今之八大”!

编辑:时尚魅族网 2017/11/18 10:45:54

梁崎(1909年—1996年),字砺平,号聩叟,别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钝根人等称谓。河北省交河县人,回族。1945年移居天津。是我国著名书画家。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画师、天津文史馆馆员、广西石涛艺术学会名誉理事等职。梁崎书画兼擅,大写意花鸟、山水、蔬果、人物、走兽无所不能。其指画、指书更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对诗文、画史、画论均有精湛的研究。梁崎的书画格调超逸,用笔雄健老辣,墨色酣畅淋漓,意境古雅幽奇,充满浓厚传统文人的艺术特质,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当代文人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梁崎是一位命运多舛的画家。他一生坎坷,在世时未能大红大紫。

    梁崎是一位技艺全面的画家。他能书能画,指书指画也神情皆备。

    梁崎是一位奇特的画家。他没进过美术院校的大门,也没拜过名家为师,完全凭着自己的天资与勤奋。

梁崎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作为一位传统派大家,梁崎本应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当时,相对于如日中天的大师和车马盈门、风光无限的诸多名家,梁崎先生的寂寞和孤独显而易见,甚至直到晚年,仍生计艰难,穷居陋室。客观地看,其寂寞与孤独既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必然。

梁崎并无科班经历,也没有正式拜师,基本上以自修为主。或许与西画的绝缘有助于其保持传统绘画血脉的纯正性,不同于其时大多数画家的引西润中、全盘西化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致力于从传统资源内部寻找推动中国画前进的动力,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42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首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


 

梁先生人品贵重,待人亲善,可以说有求必应。真迹遗落民间无数,给收藏真品增加了不少难度。”王书玉曾听说某拍卖行想要垄断梁崎字画,却在收集时发现作品源源不断地涌出,只好作罢。“字画真迹以稀为贵,由于梁先生留世字画数量较多,导致目前的市场价位埋没了这位书画大家。”王书玉作为一名“只进不出”的收藏家,还是为梁崎目前的市场认可度感到惋惜。


 

从梁崎留下作品的数量,就可以最直观地看出,名利于他如敝屣。袁宏道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借老孟之言,反复论证“趣”的价值,他认为“赤子之心”尤珍贵,凡是学问上有所成就者皆因言,反复论证“趣”的价值,他认为“赤子之心”尤珍贵,凡是学问上有所成就者皆因一个“趣”字。纵观梁崎一生,便是对此论述的极好证明。幼年的梁崎临摹八大山人的《松鹿图》便可乱真,早早显示出他“悟趣”的本领,人至壮年,一幅《鹡鸰图》让远走他乡、杳无音信的弟弟洒泪回到母亲身边。知学善用,可谓“知趣”之人。直到晚年,备受尊崇的梁崎对市场表现出的不屑、对求画者展露出的真诚,都在诉说着这是位多么“懂趣”的艺术家。一生避开“名”与“利”的追逐,“趣”在梁崎的书画生涯中尤为明显地凸现出来。

“梁先生的小画作品繁多,但幅幅皆可称上品,精美至极。”对梁崎的作品,王书玉丝毫不吝赞赏之词。他更深知,藏在每幅画中那份淳朴的意蕴是多么难得。所以多年来,王书玉所收藏的其他艺术家字画皆有馈赠,唯梁崎作品从不舍得。

 “笔端”“指间”别有洞天
回顾梁崎坎坷一生,困厄与贫穷大多由对书画的痴迷而起。但也因此诸多磨难让他更多了对苍生的悲悯、人性的关爱和对书画艺术的责任感。一花一鸟、一山一水都成了他情感寄托的对象。更真正做到了笔无妄下,墨不虚发,一点一划皆性情。
“梁先生画作雅俗共赏,久看不腻。其中滋味须慢慢品味。”王书玉所指雅俗共赏中的“俗”,说的便是梁崎画作中的“诚”。

 

观古今经典,流传深远为人所颂的,皆因真诚。先秦《诗经》中便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意直接坦荡;清代《红楼梦》中,湘云醉卧牡丹下、晴雯斥骂麝月磨牙无一不俗,却只因这些朴拙之言,才被世代流传奉为经典。梁崎亦是如此。那些虚伪做作的形式主义他一概不沾。
《独钓寒江雪》作于“四人帮”横行时,画作整体色调清冷、寂寥深远,将梁崎心中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的心情赋以最通俗的色彩表达。《见喜图》借钟馗见喜蛛的立意,风趣地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的喜悦心情。虽然,梁崎身上满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隐忍与从容,他可以在大难当前时“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冬秋”,但他的笔墨却个性鲜明,真实坦诚。

 

在梁崎可圈可点的佳作中,不少都是指画。“梁先生真可称是指画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王书玉亦收藏了不少梁崎指画作品。以高其佩为宗的指画,在清代多为文人墨戏之作。于近代,经潘天寿的长期钻研,指画得以提高和传承。至梁崎,指画又有了新的突破。不借助任何工具,仅仅以指掌点划便可绘出万千气象,甚至比毛笔作画更显古拙苍劲,沉厚雄浑。梁崎曾在论述指画艺术中明确指出:“学指画者必学好画方可为之。”可见,指画虽属小技,却不可草率待之,失去对绘画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
“除了绘画,梁先生还是个诗书皆通的全才。”王书玉赞赏梁崎一切的艺术表达。梁崎的山水作品中,甚少描绘眼前实景,大多为经典诗句中的梦幻景象。中国艺术,书画本同源。“画不取书格不高,书不取画神不活。”唯有巧妙结合,融汇一体才堪称完整。梁崎将清代画家王翚曾自题的七言绝句“远近秋山千万重,醉来吾欲采芙蓉。峰头何处歌招隐,如此丹丘不易逢。”一诗分别题于《秋山幽隐》、《秋山云涌》等多幅画作上,同一首诗,梁崎笔下便有无数景象,也许这就是中国艺术的魅力所在。

 

活在性情之中
此次,王书玉将手中藏品尽数展出的想法已有一年有余。正在他决意之时,台湾一藏友联系到他,提起梁崎曾有一大幅山水画流落台湾,正在这位藏友手中。这幅山水画是梁崎曾为天津川鲁饭店所绘。几十年间,此画曾回到过天津,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卖,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成交。如今几番辗转,终于在梁崎书画艺术馆即将建成之时来到王书玉手中。“先生大幅画作留世稀少,甚为难得。如今能到我手中,真是我的幸运。”也正因此事,王书玉更坚定了为梁崎筑艺术纪念馆的决心。

 

“我曾邀请梁崎的女儿梁霄鸾女士来看我收藏的梁崎画作,梁女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两个小时专心看画,一口水都没有喝,甚至都没有坐一坐。”王书玉看到梁霄鸾欣赏不已的神情,更认为自己做了个正确的抉择。
在梁霄鸾眼中,父亲是一个书痴画迷,却是个“生活盲”,衣食起居皆由母亲照顾。所以,当母亲积劳成疾长眠地下的时候,梁崎一生含蓄内敛的情感终于在此刻爆发。“苦我今朝只余薄命糟糠犹在天上,务卿来世非遇封侯夫婿莫到人间。”梁崎在妻子挽联上留下的词句着实让人触动情肠。由此看来,梁崎本是性情中人,只是书画之外,他不擅表达。

 

就是这样一位纯真善良的老人,直至晚年还屡遭欺骗。梁崎始终勤勤恳恳作画,从不经营自己。许多不良商家竟以此欺骗老人,骗取作品后谋得暴利,此种行径实在叫人唏嘘。时至当下,王书玉亦不喜欢市场用“炒作”一词玷染梁崎的作品。梁崎一生淡泊寡欲、宠辱不惊,怎可在身故后将作品置于此等乌烟瘴气之中?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梁先生不仅在天津,在全国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王书玉认为,为梁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非常值得的事。

 

阅读:(2520) 评论:(0) 点赞:(506)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同时发布到微帖上
全部评论

共0页 第1页★ 首页 ★ 上一页 下一页★